导读实现手机快速充电说到底还是要对手机电池大功率充电,从充电器输出这一端来说,OPPO的VOOC方式是低电压大电流,高通的QC2.0和QC3.0是高电压低电流。谷歌对高通的快充QuickCharge方式... 实现手机快速充电说到底还是要对手机电池大功率充电,从充电器输出这一端来说,OPPO的VOOC方式是低电压大电流,高通的QC2.0和QC3.0是高电压低电流。谷歌对高通的快充QuickCharge方式不感冒,亲儿子手机没有采用高通快充方式。记得较早时候,比如摩托罗拉手机充电器,输出4.2V,等于直接到电池端,电池内部没有降压的损耗和产热,电能传输直接简单。 当然现在的手机电池很多都是高电压电池也支持高倍率充电,比如4.35V和4.4V的电池,充电器直接输出4.4V到手机内部这种传输方式类似早期摩托罗拉手机那种输出方式。低电压要想实现大功率充电,自然电流要很大,对充电数据线的承载能力要求很高。假如充电功率20W,电压4.4V,那么对数据线电流通过能力的要求接近5A了。 今天要比较的就是三大电流通过能力达到5A的数据线:OPPO的VOOC闪充数据线、一加的DASH闪充数据线和华为的SuperCharge超级快充数据线,前两者同属一派,不过VOOC闪充数据线是USB-A to MicroUSB(特制),而后两者是USB-A to C。 一、外观三种线材外观对比 从左至右依次为DASH闪充线、VOOC闪充数据线、华为5A数据线。 三种线材的收束方式不同,DASH线和VOOC线有专门的束线卡扣,华为5A线显得随意一些,只用了一个塑料套套住。 三条线的粗细看起来差不多。 三条数据线的端口放在一起对比。 VOOC闪充线使用的是特制的MicroUSB端口,与普通MicroUSB数据线看起来不同。华为5A数据线、DASH闪充数据线两头看起来与普通Type-C数据线无异。 每条数据线的舌片颜色不同。 从上到下依次为紫色舌片的华为5A线、绿色舌片的VOOC闪充线、红色舌片的DASH闪充线。 USB公头和Type-C公头颜色一致,一一对应。 三条数据线USB公头对比。 另一端的公头同样使用了不同颜色的胶芯。二、测试测量一下各自的带皮线径粗细。 首先是华为5A线,千分尺显示为3.86mm。 VOOC闪充线,测得直径为3.89mm。 DASH闪充线,测的直径为3.87mm。忽略夹紧力度与线材粗细不均,三者的粗细基本接近。 大致测量了一下华为5A线和VOOC闪充线的长度,均在1m左右。 DASH线微微超出1m。 接下来通过固定输入端电压、增大电流的方式测量数据下两端的压降间接求得线阻。实验采用POWER PARTNERS的QC电源,少有的可以5V4A输出的电源,QC可以20V输出也是绝无仅有的。 先是VOOC闪充线。 未通电流时,空载电压为5.0345V。 通1A电流时,电压为4.8831V。4.7142V 通2A电流时,电压为4.7142V。 通3A电流时,电压为4.5694V。 其次是DASH闪充线。 通1A电流时,电压为4.888V。 通2A电流时,电压为4.740V。 通3A电流时,电压为4.600V。 通4A电流时,电压为4.453V。最后是华为5A线。 未通电流时,电压为5.035V。 通1A电流时,电压为4.893V。 通2A电流时,电压为4.741V。 通3A电流时,电压为4.603V。 通4A电流时,电压为4.463V。数据汇总如下: 可以得知三条线的差异很小,华为SuperCharge 5A线稍稍胜出一筹。 三、拆解首先拆解的是VOOC闪充线。 两端印有VOOC标志。 两端口使用铁片冲压成型。 MicroUSB口特写。 MicroUSB口内部金属触点,比普通的5针多2针。 从中间剪断数据线,截面图中隐约可以看到两根红色过流线、绿白信号线、负极裸线、金属屏蔽层、编织网。 剥去外皮,白色细丝应该是防拉线。 红白绿线剥开后也是有镀锡线组成。 MicroUSB口暴力剪开。 导线与接头注塑连接,防止拔断。 线材背面。 两条粗红线焊接在了两边。 拆开钢壳。 7pin针脚,悉数镀金。 USB公头同样拆开。 完全剥离,露出全貌。 壳上镭雕有数字字母,具体意义不明。 钢壳拆掉。 触点接触这一面可以看到VBUS和GND是加宽的镀金触点。 加宽的触点特写。 隐藏在深处的第五个触点。 接下来拆华为5A线。 线材使用塑料套束缚。 线材两端。 线材塑形不错。 两端均印有“5A”字样,方便区分。 “5A”字样放大特写。 紫色Type-C口,24针不全,USB2.0结构。 同样冲压成型。 从这个角度看上去似乎有6个触点。 Type-C口放大。 从中间剪断,两条粗大的红色过流线以及绿白信号线。 |C口破开。 去掉外皮。 钢套特写。 浇注成型。 钢套上有数字“64230”,64被遮住了。 里面含有铜箔,做工考究,细节到位。 去掉胶水。 这面可看到两个电阻,并没有看到E-Mark芯片。 电阻放大。 D 、D-、VBUS、GND接线点。 去掉钢套后正面。 反面。 塑料套特写。 C口侧面。 拔下塑料外壳,露出pin脚。 pin脚特写,共有12针。 平行角度看过去,突出的地方为接触点。 C口全部零部件一览。 开始拆USB公口。 剥开外皮。 露出金属保护壳。 去掉金属外壳。 公口舌片。 舌片上的金属触点,可以看到并不是6个,而是两边VBUS和GND增加了两个。 双触点针脚放大。 正极两条红线并联。 USB公口舌片背面。 舌片砸碎,翘出针脚。 USB公口全部部件一览。 A口、C口全部零部件。 剥开线材外皮,可以看到金属编织网。 铝箔屏蔽层。 线芯由两条正极红线、负极线、绿白信号线组成,还有抗拉线。
上一页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
|
温馨提示:喜欢本站的话,请收藏一下本站!